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中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
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激励持续创新是支撑美国工业高端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和根基。当前,中国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5G和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领跑全球,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发出强音,知识产权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赛迪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所认为,知识产权与美国工业化互促共进的经验值得借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急需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全球化、高端化发展是科技革命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知识产权作为工业革命的助燃剂,激发了工业革命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推动全球工业化持续演进。
保护“星火”,传承工业化基因。知识产权对“首次”“首个”创新成果的肯定,明确了技术创新的“起点”与“支点”,彰显了历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力量。英国专利制度催生了珍妮纺织机、瓦特蒸汽机的创新与应用,使其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副其实的起点和初期工业化的显著标志。美国等国参照英国专利制度创设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有效助推了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加速了电话、电灯以及汽车和计算机等发明的不断涌现。在知识产权保驾护航下,工业技术创新持续深化与延续,纺织、钢铁、汽车等产业逐步走向自动化、规模化和全球化,凝结着现代工业革命创新成果的大量知识产权及其相应的产权激励机制,成为世界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特质。
规制有序,护航工业化行稳致远。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首创全球专利制度,知识产权由此从王室“特权”变为工业创新主体享有的“私权”,极大地激发了最早发明者的创新积极性,在当时掀起了工业技术研发高潮,珍妮纺织机、瓦特蒸汽机得以“出线”,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启并不断加快。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日趋活跃,乐鱼app并逐渐成为稀缺性资源,各国纷纷完善知识产权规则,有效护航和拓展工业化发展空间。1709 年,英国发布《安娜女王法令》改进和强化了美英政府的双边协议。1988 年,美国将知识产权贸易问题系统纳入《综合与贸易竞争法》的“1303章节”。随着全球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应运而生,全球工业化在知识产权护航下持续深入发展。
纵观美国知识产权国际化进程,其始终奉行“收放自如、内外有别”的知识产权制度,以此保护创新主体的新技术和新发明尽快运用于工业现代化实践,从而摆脱对外依赖、引领全球,进而维护霸权,不断拓展工业化深度与广度。时至今日,美国仍然通过主导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打击竞争对手,维护自身的科技霸权,加速先进制造业回流。
18-19世纪,“内松外紧”的知识产权制度助力美国工业摆脱欧洲依赖,开启工业蒸汽纺织时代。工业化初期,为摆脱英国纺织技术的束缚,美国实施知识产权弱保护,成功开启了本国产业革命,“扭转乾坤”。1790年,被称为“美国工业革命奠基者”的英国人塞缪尔·斯莱特将纺纱技术从英国带到美国,使得美国纺织工业从代工水平提升到与英国技术同步,并通过规模化应用突破英国技术壁垒。为“留住该技术”,1790年,美国出台的《专利法》表示,“任何人都有权利申请专利”。国内仿制和应用技术成熟后,美国又进行了知识产权强保护。1793年,美国将《专利法》修订为“仅美国公民可以申请专利”。1815年美国纺织业开拓者弗朗西斯•卡波特•洛厄尔对英国动力织布机进行仿制和改造,并获得专利。从此,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纺织技术的依赖, 使国内纺织业蓬勃发展,并进入“蒸汽动力纺织时代”。
19-20世纪,知识产权“贯标”全球,护航美国产业全球分工与布局,推动美国工业实现高端化发展。知识产权创造与发明,开启了美国的“工业进步时代”。19世纪70年代,贝尔电话、爱迪生电灯、福特汽车和莱特飞机等发明相继出现,钢铁、电力、冶金、石油等工业飞速成长,美国产业结构由轻工业调整为重工业。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实现全球第一,钢铁工业遥遥领先,基本完成工业化。
20世纪,集成电路、计算机以及“美国自动化生产体系”的普及应用,促使美国工业向高端化迈进,开始将低端产业链外移。欧亚等新兴工业国家凭借技术模仿逐渐步入工业化阶段,美国倍感威胁。1979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提出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先后出台《拜度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等,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与广度。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著名的“301 特殊条款”,强制他国接受并遵循美国知识产权标准。为进一步拓展工业化发展的国际空间,美国将知识产权国内法“贯标”全球。通过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贸易 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签订Trip、TTP等协议,建立了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体系,维系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单边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美国主导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助力其工业化牢牢锁定“微笑曲线”两端的巨大利益,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对比中美工业化进程不难发现,二者从产业链低端到实现全球工业产值第一,知识产权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引进吸收再 创新到应用技术突破,既需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更需提升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话语权。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提出了新要求,知识产权不仅要助推各类创新主体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还要护航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美国知识产权和工业化互促共进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加快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布局,构建优势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生态。一是加快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布局,梳理关键技术路线,找寻关键技术“支点”,进行专利挖掘,实现多点突破,促进专利等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联合新能源汽车、5G和半导体封装等领域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龙头、“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探索形成标准必要专利联盟,构建标准必要专利生态,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引领力。
建立健全与中国新型工业化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护航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一是建立健全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快制造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实现产业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品牌。二是依托产业技术基础平台项目,支持地方开展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引入知识产权成果标准评价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加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能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制度,提升制造业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能力。一是把握发展大势,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地理标识协定》等国际合作协定,充分发挥大市场优势,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二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和中亚峰会等国际盛会,助推“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以知识产权为抓手,从参与规则到建立规则,提升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主导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