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主题活动举行,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发布了《2024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知识产权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位列知识产权发展综合实力前五名。
据悉,《报告》以长三角区域4个省(市)、27个重点城市为对象,通过城市知识产权发展竞争力、知识产权产业支撑力2个一级指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保护、管理、人才,知识产权支撑产业高端化、国际化、绿色化“6+3”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综合分析和评价了长三角27个重点城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以及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效应。
根据《报告》,2023年,长三角27个重点城市知识产权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不断增强。2023年,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进一步提升至19.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7倍;累计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达25.25%,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占全国总量的45.92%,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数量占全国比重达26.80%。
长三角整体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综合实力强了,每个城市作为个体的情况又如何呢?知识产权发展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产业支撑力两个一级指标对于长三角“领头羊”城市给出了答案。
27个重点城市中,知识产权发展竞争力前五名分别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同时,就知识产权产业支撑力而言,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是前五名。
事实上,自2004年起,上海连续编制了两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知识产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2年,上海发布了《上海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及《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仅仅有目标还不够,必须落到实处。2023年,上海又推出了不少“王牌”推进知识产权发展。
3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上海知识产权联合研究院”揭牌成立,希望能培养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助力上海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
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大动作还不止于此,7月,上海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聚焦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知识产权人才、引进一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构建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协同发展。不仅仅为上海,也为长三角的知识产权领域储备人才。
8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业务培训,30多名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审查员和40多名数据审查专家同步参与培训。经过书面理论考核和实操专业考核,一支70余人的专业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审查队伍正式组建成立,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首创,上海再次成为了知识产权领域的领跑者。
杭州在两个一级指标中排名前列,这是杭州对于知识产权领域大力投入的最佳反馈。
事实上,杭州在知识产权方面一直有自己的优势。近年来,杭州不断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乐鱼app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有效衔接的大保护机制。2022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名单,杭州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3年,杭州还推出了《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南》,成为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地方标准,在数据基础制度探索上迈出了先行一步。2024年1月,全国首个产业类保护中心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挂牌运行。杭州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次次率先尝试,让杭州在知识产权领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先行经验。
同样在两个一级指标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的还有苏州,这也与苏州近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布局有关。2021年,苏州印发《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助力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苏州用一个个数据,证明了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优势。近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公布了2023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名单,江苏省共367件产品上榜,其中,苏州市60家企业共计86件产品获评,数量占江苏省23.4%,位居江苏省第一。
除了产品外,知识产权人才作为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重要资源,也在苏州备受重视。2022年,苏州印发《姑苏知识产权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大力引进、培养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为苏州的知识产权发展补充新动能。
相关文章: